1 min read

客製化R的開發環境

這幾年來,隨著R越玩越深,R已經變成我日常工作很自然的一部份了。舉例來說,最近主管要求要我每日寄工作報告給他,我又懶得每天去輸入那些寄信的細節,就用R兜了一個簡易的命令列應用,讓我只要寫好報告後,在命令列打一行就會自動發信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: https://github.com/gmobi-wush/DailyReport

這幾年下來,我也累積了一些小技巧,讓自己開發R應用時能夠更順手。這裡想趁機筆記一些,給未來的自己複製貼上用

機器上的預先載入功能

在使用R時,我們可以透過.Rprofile來讓每次R開始執行時,預先執行的指令。通常我會把一些使用者帳號密碼,以及網路服務的API key存放在這。舉例來說,我習慣會寫一個callme函數,讓R可以發訊息到我自己有使用的IM服務。最近的新歡是:Gitter

由於這樣的功能,是「跨專案」的,所以我會在家目錄(你可以輸入:normalizePath("~")來問R你的家目錄的位置)底下儲存一個檔案,叫:.Rprofile(這是完整的檔名,結尾不包含.R)。而他的內容是:

callme <- function(msg) {
    hostname <- system("hostname", intern = TRUE)
    msg <- sprintf("%s (%s) \n```\n%s\n```", hostname, Sys.time(), msg)
    httr::POST(url = "https://api.gitter.im/v1/rooms/<room id>/chatMessages",
               httr::add_headers("Authorization" = "Bearer <my gitter api key>"),
               encode = "json",
               body = list(text = msg)
    )
}

這樣只要當我跑一個需要等的指令時,只要在最後加一個:callme("xxx job is done"),就可以在完成工作時自動發送訊息到我的IM service,如果手機上有裝app並且開啟通知,就… 可以先去忙別的事情,等到手機震動了再切回來繼續忙。用身體來學什麼是asynchronous I/O!

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github與gitter註冊帳戶後,開一個自己的room,然後把上面程式碼中room id與gitter api key換掉後,就可以自己玩玩看啦!

R好棒~~~

.Rprofile的地雷

另一種常見的狀況,是預先載入常用的套件。舉例來說,在.Rprofile輸入:

library(dplyr)

就能在每次進入R之後載入dplyr套件。但直接這樣寫會有個問題,就是如果還沒安裝dplyr套件時,你不但會出錯,而且裝dplyr套件可能還會失敗。這是因為R在安裝套件時,會開另一個R Process來檢查安裝有沒有成功。這個R process當然也會受到.Rprofile的影響,所以也會預先載入dplyr。所以:

  1. 輸入install.packages('dplyr')
  2. R 開始安裝dplyr與其他相依套件,例如Rcpp
  3. 安裝完Rcpp後,R要檢查Rcpp能否正常運作,開啟一個新的R Process要載入Rcpp
  4. 新的R Process受到.Rprofile的影響,要載入dplyr,導致失敗
  5. R發現載入Rcpp的R失敗,所以判定Rcpp安裝失敗
  6. dplyr因為Rcpp裝不起來,所以安裝失敗
  7. 回到1

想當年我第一次這樣玩的時候,就在.Rprofile放越來越多的套件,然後有一天裝套件的時候就出事了。

一種避免上面失敗循環的方是,就是在.Rprofile中限定R只有在與使用者互動的模式下才預先載入套件:

if (interactive()) {
  library(dplyr)
}

這樣在上面的失敗循環的步驟4時,因為這個檢查Rcpp的Process不會和使用者互動,所以就不會預先載入dplyr,我們就跳脫了失敗循環了!而且這樣的條件判斷也很符合邏輯:只有在人與R要互動的時刻,R才會幫我們預先載入我們常用的套件。如果是其他自動化程序的R,或背景執行的R,就不需要為了使用者方便而載入這些套件。

出錯時自動發訊息

R 的錯誤處理是可以客製化的。搭配剛剛的callme函數,我們可以這樣子設定:

option(error = function() {
  msg <- geterrmessage()
  callme(msg)
  stop(msg)
})

如此,只要在錯誤發生時,R就會先抓取錯誤訊息,然後透過上述的callme函數,發送錯誤到我們的手機。如此一來,我們就讓自己on call了呢!

R是老闆~~~

專案的客製化環境

由於目前玩的專案越來越複雜,而且還常常牽涉到R套件的開發。早期我常常發生:A專案相依於B套件,而開發B套件時,因為突發事件要切換到專案A,但是套件B又屬於開發中不穩定的狀態… A就被B打死啦!

另外一個常見的情境,是有時候當套件更新時,原本的功能就失效了。所以如果我們承接了一段久遠的程式碼,要保證它可以繼續安全的運作,最好就是把久遠的R套件與久遠的R都凍結起來,不要去碰它們。R的許多套件都不保證向下相容的!(也就是更新後,原本的指令可能就不能跑了)

所以現在我都採用每個專案有自己的套件目錄的方式。

舉例來說,在專案A的根目錄(打開Rstudio後輸入getwd()的目錄)下建立:

if (file.exists("~/.Rprofile")) source("~/.Rprofile")
if (!dir.exists(".lib")) dir.create(".lib")
.libPaths(new = ".lib")

這樣只要在專案A下裝套件時,就都只會裝到這個.lib的目錄下,而不會影響到別的專案。

同理,開發B套件時也如法泡製,這樣在開發時,A專案使用的B套件就不會變動。這是因為開發時,更改的是:<B專案的根目錄>/.lib/B套件,而A專案載入的B套件是:<A專案的根目錄>/.lib/B套件,兩者被切割開來,不會互相干擾了。

學會了以上的技巧後,我們可以再透過PATH這個環境變數來解決R版本的問題。因此,我們就可以凍結一個歷史悠久的專案中執行的R套件與R環境,而其他專案就可以不用顧慮這個老大哥,繼續快樂的更新套件與使用最新的R技術。